当前位置: 首页 >> 新网站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 正文

外国语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参加“翻译与语料库研究系列讲座第三讲”腾讯会议

来源: 作者: 刘艳锋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22日 18:22 次浏览 背景颜色:

022年922日,由西安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举办的翻译与语料库研究系列讲座第三讲在腾讯会议如期召开。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艳锋教授带领榆林学院-西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薛潺冰、孟扬、贺春艳黄磊、刘红共同参与了本次论坛。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黄立波教授的主持下,李德超教授就主题混合文本在香港的翻译——以陈冠中小说《金都茶餐厅》的英译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德超教授为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香港翻译学会会刊 《翻译季刊》主编,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2008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曾执教于广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曾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广州暨南大学跨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首先,李德超教授分析了陈冠中《香港三部曲之金都茶餐厅》是混合型文本的原因,从而引出翻译混合文本的场景和框架方法,其框架语义为“调用所有必要的相关知识来理解单个单词”,最初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菲尔墨在格语法中发明,然后由认知语言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莱考夫进一步阐述,而当代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玛丽·斯内尔霍恩比首次提出了使用场景和框架法翻译混合文本。其次,他认为翻译混合文本与其说是语际翻译,不如说是一种语际创造。在句法层面,对于以正常语法语言表述的混合文本,译者不必为了故意产生异化效果而刻意改变语言,因为它会导致人工翻译腔的产生。对于句法混杂的文本,如果达到不可理解的程度,应先将句法改变到能够理解的水平,以便保持原始信息的连贯性,使目标读者能够充分理解混杂的主题。最后,李德超教授强调,翻译混合文本时,译者需要同时考虑结构化文本语言的艺术效果和目标读者可能的反应同样也需要遵循忠诚原则,忠于参与翻译的所有译者。随后,参会师生向李德超教授踊跃提问,共同探讨了除生态翻译学之外的其他中国翻译理论等话题。

此次会议从混合文本在香港的翻译出发,深入探讨了混合文本翻译中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加深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于混合文本翻译的认识,使参会人员受益良多。